公司专业从事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系统、新能源/混合能源自动控制系统等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致力成为相关领域全球领先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规定,公司所属行业为“C 制造业”中的“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之“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之“C3829 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具体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处于行业的细分领域,主要产品和服务涵盖自动化控制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在终端应用中扮演着“神经中枢”及“大脑”的角色,是整体的“决策机构”,即通过反馈、协调和指挥整体运作,提升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以上功能特点决定了其应用范围广泛的通用特性,可广泛分布在应急保障、消防抢险、国防系统、工程机械、船舶动力、矿山石油开采、通信、基建、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智能大厦、工业互联网、智能微电网、储能系统、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多下业和终端场景。因此,下业的发展趋势和终端场景的应用空间与公司所处行业细分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
报告期内,按照下业应用划分,公司业务主要涉及非道路用内燃机领域和低压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
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应急动力、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设备,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继续占据支配地位。内燃机产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
当下的内燃机产业,已呈现从传统内燃机向新一代内燃机变革演进的局面。现代内燃机是燃烧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新型材料、先进设计及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集成。推动内燃机技术与多元燃料、电气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融合,是内燃机行业积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近零污染物排放”目标,实现低碳、高效和清洁等综合性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重要路线。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发布的《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以颠覆性创新燃烧技术为目标,开发新一代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碳中和燃料和氢能利用技术,实现碳中和燃料和内燃机的协同发展等,是内燃机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度我国非道路用内燃机销量中,工程机械用 89.73万台,农业机械用414.13万台,船用3.97万台,发电机组用125.30万台,园林机械用164.54万台,通机用17.94万台;2023年度我国非道路用内燃机销量中,工程机械用95.40万台,农业机械用396.58万台,船用5.65万台,发电机组用140.29万台,园林机械用146.86万台,通机用16.23万台。
报告期内,公司在非道路用内燃机领域的业务主要涵盖主备用电源与应急保障、工程机械动力、船舶设备与海洋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内燃机是移动电源设备、备用电源设备、应急保障保电供电设备和部分供电网络未覆盖、电力资源匮乏地区主用电源的主要动力形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电源设备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首先,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促进了备用电源市场需求的增长;其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加刺激了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市场需求;第三,各国通信、电力、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国防等重要领域对备用电源和移动电源存在持续的更新换代需求;第四,发展中国家的电网普及率依然较低,存在对内燃机动力主备用电源的刚性需求。以柴油发电机组为例,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2020年全球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为175亿美元,到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2020—2027年全球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将保持8.00%的复合增长率。
随着国家建设现代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如何应对及处置重大自然灾害、灾难性事故、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尽力减少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成为一项日益艰巨的任务。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等重要文件中,均对加强应急发电与电力恢复能力,强化电力突发事件应急装备保障,推进关键电力应急装备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引。应急装备产业是应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储型应急电源、应急电源车、应急电源作为应急装备中主要的保电供电设备,在应急保障、防灾救灾、抢险救援等场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我国安全应急重点推广应用装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其发布的《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已超7000亿元,政府采购投资、行业安全发展、居民家庭消费三大力量正在形成,牵引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同期,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应急装备产业是应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备用电源作为应急装备中主要的保电供电设备,在应急保障、防灾救灾、抢险救援等场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另外,内燃发电机的能源供应具有能量密度高、优质且稳定的优势,当今依然作为应急供电系统的主流配置,在各类重大项目、大型赛事及其他重要场合发挥极大的保障作用,满足了较高的场景要求。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应急装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集成化发展态势有望形成,为内燃机的智能控制系统带来更大的应用空间。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拥有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政策指引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工程机械行业将不断加快转型升级进程,改变传统粗放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工程机械行业的结构化升级将对配套的内燃机产品的功能性、智能化水平产生更高的需求,从而刺激内燃机组控制器的需求增长。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发布的《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把高效、低碳和近零排放新一代柴油机列为重要发展任务,在非道路(工程、农机)用柴油内燃机方面,要开发非道路专用发动机技术,发展非道路燃气和混合动力发动机及动力系统,研发智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研发智能化控制、大功率电驱无级变速为核心的智能的农用动力,全面提升非道路发动机品质。
同时,受益于新老基建需求拉动、环保升级、设备更新换代、人工替代效应、出口增量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态势有望得以保持,为上业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船用(柴油)内燃机热效率高、经济性好并且易启动,对各类船舶有很强的适应性,主要应用在船舶推进装置、船舶电站等系统中。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船用柴油机销量为2.45万台,2021年达到4.02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9.62%。2022年,在不可控环境因素影响下,我国船用柴油机销量仍然保持在3.97万台的较高水平,2023年度销量回升至5.65万台,展现了市场韧性和潜力。在“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的推动支持下,船用柴油内燃机作为当前船舶最重要的动力设备有望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船舶行业也面临着较强的动力转型升级需求。据国际能源署(IEA)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是全球范围内电力、工业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领域,占比约 21%,而船运行业在交通运输领域是汽车行业之后的第二大碳排放领域,占比约11%。因此,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是推进碳减排的重要着手点。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18年通过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框架中将2050年从事国际航运的船舶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与2008年同比减少50%以上设定为关键目标之一。2023年,EEXI(现有船舶能效指数)的生效和船舶评级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船舶的降碳增效。在国内,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船级社等机构也通过政策规划和指引规范,推动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
随着船舶行业的发展,船用内燃机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及船舶动力的绿色转型均有望带动对船舶智能控制设备的需求。
总的来说,低压配电电器主要用于电路的接通、分断和承载额定电流,能在线路和用电设备发生过载、短路、欠压的情况下对线路和用电设备进行可靠的保护,普遍应用于电网末端,将电能分配传递至工商业、民用建筑等各个下级分路,对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经过 60多年的发展,共经历了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创新提升期3个阶段,目前正在步入智能化、物联网化产品的发展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双电源/多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相关控制系统。自动转换开关(ATS/ATSE)可以实现多个负载电路多个电源之间的自动转换,以确保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可用于医院、银行、建筑、工厂、机场、商业楼宇、酒店、体育场馆、军事设施等重要场合。
全球范围内工商业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发电机不间断供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稳定电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是促进ATS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随着我国新型电力体系的加快构建,智能微电网等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也为ATS市场创造新的机会。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自动转换开关市场规模约为79.2亿元,中国自动转换开关市场规模约为25.7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占比达到32.4%,是主要需求国之一;预计2022-2027年全球自动转换开关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1%左右,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3.1亿元。根据IMARC集团研究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转换开关市场规模达到 16亿美元,预计2023-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6.5%,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亿美元。
此外,伴随着我国新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比如在线视频、网络直播、万物互联(IoE)、人工智能(AI)等带来的流量爆发,极大促进了5G基站、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低压电器是 5G基站供电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组成,低压电器包括了双电源、配电箱等重要电力设备和配套。
同时,IDC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其能耗巨大,电力占到IDC运营成本的近六成,因此对供电可靠性、节能降耗要求极高。低压配电系统是决定IDC机房能耗和稳定性的关键组成之一。
中国电力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改善,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包括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等多种形式的装机容量不断增长。然而,中国电力行业也面临供需平衡、运行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鼓励智能电网建设、提高能源效率等,并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受此驱动,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提高风能、光能等具备绿色、清洁、可再生特点的现代新能源发电方式占比成为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配电网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全国发电装机总量指标持续高位运行,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对配电环节可靠性、安全性、连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除传统煤电、水电支撑的大电网之外,由天然气、光能、风能发电形成的分布式能源格局逐渐成型,智能微电网、储能作为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及产业形态,将在能源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期,我国各地区新能源配储政策的发布实施、电网侧独立储能模式的推进以及用户侧工商业储能收益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发改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