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3月29日报道,中国民航局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所做工作及下一步考虑。会上,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提到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也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综合央视新闻、中证网,记者3月29日举行的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无人驾驶航空飞行活动作为低空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牵引,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注册通航企业690家,运营航空器2900架,月均飞行11.4万小时;截至2023年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加32.2%,持无人机操控员执照19.4万人。运营无人机的企业1.9万家,有统计的民用无人机2023年全年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我国民用无人机已在农林牧渔和娱乐航拍领域率先实现行业普及。城市场景和物流应用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标准已初步具备广泛推广的基础,海岛、山区、沙漠等运行实践持续开展,有人/无人协同运行、载人飞行等已进入试验验证阶段。当前,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已延伸到城市商圈与社区,电动垂直起降(eVTOL)机型的适航审定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无人机应用的前景被社会普遍看好。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发展迅速,其服务范围已经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可以把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等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将实现以智慧空中出行为代表的综合立体交通和低空融合飞行,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累计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17个试验区和3个试验基地,实现了城市场景、海岛场景、支线物流和综合应用拓展等典型运行场景和应用的覆盖,通过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序引导、指导试验区开展各类场景的运行和试验验证。
二是结合传统空管保障体系和通航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空中航行服务体系构建,不断提升我国低空航行服务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优先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亚太地区的技术合作,力争形成区域性的技术同盟,扩大“朋友圈”;多层次参与国际组织工作和国际合作,逐步实现“技术、产品、标准、国际化”四位一体系统推进。
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表示,民航局为国家民用航空事务主管部门,下一步将在航空器适航审定、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市场准入、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研究和谋划。
继续配合做好国家低空改革相关工作,加快推进空域分类管理落地实施,落实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健全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功能,协调相关方面共同加强低空飞行活动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改善低空飞行活动的计划审批、空管、气象、通信、监视等服务保障;
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新需求,进一步完善通用机场建设和运行标准,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
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优化航空器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加强无人机适航审定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探索创新无人机适航审定模式,更好地适应低空经济发展所需的适航审查需求;
总结通用航空管理改革相关经验,组织协调好传统通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等低空经济各业态的市场发展政策;
迭代升级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针对未来低空运行态势,健全完善运输航空、通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等融合运行场景下各类飞行活动的安全运行规则、标准以及相关监管政策,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表示,目前我国通用机场还存在总体数量不足,布局规划还不够合理,建设程序复杂,机场发展定位不清晰、机场建设规模偏大、场址和净空保护不足等问题。
商可佳称,下一阶段,民航局将加快推动出台行业管理规章;研究出台通用机场样板间建设指南,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简易型通用机场;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相关标准制修订。同时,民航局将进一步明确通用机场公共基础设施的属性,加大通用机场规划布局数量,支持通用机场建设和发展。
商可佳表示,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针对型号数量较多的中型无人机,民航局编制了《限用类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审定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目前该指南正在抓紧修改完善,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在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骆洪江表示,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空域分类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以空域分类为基础全面优化低空资源使用效能,增加低空可飞空域;会同地方政府加快服务站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完善低空航行服务体系和能力,加强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运行协同。
据界面新闻3月29日报道,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之所以市场空间足,关注时间够久,在于其并非单一行业领域发展,而是整个产业链端的经济。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低空经济的融合性在主体上体现为一种“组合式”经济形态,其核心是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和应用场景的持续开拓,即“低空+”。如“低空+农林”“低空+电力”“低空+物流”“低空+医疗”“低空+游览”等。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以及加强对消费和使用端的引导,降低消费门槛,低空经济的想象空间将会逐渐打开。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随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低空制造、飞行管控、保障等方向有望得到提前布局。看好飞行平台优势主机厂及核心配套企业、空管系统及运营优势企业、低空机场及保障建设核心企业的发展机遇。
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估多大?据《中国经济周刊》 3月29日报道,2月28日,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A场上,低空经济板块近期也是热度不减。截至3月29日收盘,wind低空经济指数上涨0.96%,其中中信海直收获三连板,宗申动力、凯众股份涨停,建新股份涨8.44%,万丰奥威涨幅7.37%。
不过也要警惕短期炒作。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虽然一些公司有相关的布局,但实际影响业绩的能力尚小,多数还只是“概念”,真正实现市场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一个月股价涨幅超300%的金盾股份,此前发布消息,公司和清华大合研发的飞行汽车叶轮由双方共同申报发明专利,联合申报研发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然而事实上,上述产品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应用。
莱斯信息风险提示表示,公司结合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低空飞行服务解决方案、低空通航服务系统等低空产品研制。2023年在通航领域实现营业收入仅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约0.24%。
华生科技多次公告,经公司自查,公司未涉及低空经济、降落伞等相关业务,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分为气密材料和柔性材料两大类,上述产品与降落伞材料无关联。
纵横股份异动公告指出,,近期公司关注到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预计未来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当前低空经济相关行业政策尚不明朗,行业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发展速度、阶段性效果等需要冷静分析、避免短期盲目过热。
蓝海华腾此前表似乎,在电动飞行器方面公司早期有相关布局,电动飞行器电机控制器项目作为公司未来重点发展项目,公司组建了相关团队重点负责电动飞行器电机控制器的研发,目前正在技术攻关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