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专业从事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系统、新能源/混合能源自动控制系统等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致力成为相关领域全球领先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类(主要包括陆用和船用发电机组及发动机、双电源智能切换、工程机械智能、混合能源、EMS、BMS等)、组件类(主要包括电气控制柜、蓄电池充电器、发动机加热器、PCS等)以及其他类(主要包括云监控模块、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电力保护模块、I/O扩展模块等),其应用广泛分布在应急保障、消防抢险、国防系统、工程机械、船舶动力、矿山石油开采、通信、基建、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智能大厦、工业互联网、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储能系统等终端场景。报告期内,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系统的产品和服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新能源/混合能源自动控制系统相关产品和服务作为新战略业务板块正在初步接受市场检验。内燃机通过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因其热效率高,当今仍作为主导动力设备及发电机组供电设备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和国防装备等领域。常见内燃机可分为道路用内燃机及非道路用内燃机。公司产品和服务目前应用于非道路用内燃机,主要包括发电机组、工程机械、农用机械、船舶、通用机械等。公司的相关产品是内燃发电机组及发动机的控制系统,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于一体,不但提供开机、停机、数据测量、判断与控制和故障保护功能,而且还提供电量测量、电量显示和电量保护等功能,通过与发动机、发电机系统集合,提升动力系统的整体效率,提升全系统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从整体上看,电力行业是把各种类型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设备转换成电能,并且把电能输送到最终用户,向最终用户提供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可靠性要求的电能以及其他电力辅助服务的一个基础性行业。在整个电力供应系统中,低压配电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供电系统和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安装流程复杂,对电路系统施工技术要求高,安装水平直接影响整体项目,是电力供应系统施工的重要环节。同时,在低压配电设备的运行当中,需要日常对配电设备和配电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及时发现低压配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确保配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公司相关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中、低压交流多路电源的智能切换(ATS)场景。以该系列核心产品双电源智能切换为例,除了可以实现双路电源的自动转换控制,将负载从常用电源自动转换至备用电源,以保证负载连续、可靠运行的基础功能外,还具有电源电压状态监测、显示并记录进线电源电量数据以及组网监控等功能。中国电力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改善,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包括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等多种形式的装机容量不断增长。然而,中国电力行业也面临供需平衡、运行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鼓励智能电网建设、提高能源效率等,并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受此驱动,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提高风能、光能等具备绿色、清洁、可再生特点的现代新能源发电方式占比成为必然趋势。智能微电网能为新能源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的结合和可靠连续地供电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通过配电及控制设备组建的不同形式与不同规模可独立运行的智能微电网,不仅可以迅速补足大电网的供电需求,保证重要用户的不间断供电,而且可以实现灾后供电系统的快速恢复,提高电网整体的抗灾害能力与应急供电能力。风能和太阳能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等固有特性,使得供电与用电负荷无法良好匹配,甚至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因此,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并网,存在电能质量不佳、电网稳定性差、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发改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储能能够显著提高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主体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储能正在广泛应用于以上能源的存储、转换、使用,作为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必备手段,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公司研发的BMS、PCS、EMS系列产品,可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又可构成相对独立的智能微网,也可实现储能系统与风、光、油、气等多能互补,实现数据采集上传、监测、保护、均衡控制等功能,满足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及相关储能系统的需要,同时也适用于工商业储能、孤岛电站、基站电源、边防哨所、户用储能等。1.行业基本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规定,公司所属行业为“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业务处于“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C3829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涵盖自动化控制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在终端应用中扮演着“神经中枢”及“大脑”的角色,是整体的“决策机构”,即通过反馈、协调和指挥整体运作,提升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以上所述功能特点决定了其应用范围广泛的通用特性,适合多种行业和应用场景。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终端覆盖范围和产品应用主要涉及(非道路)内燃机行业和(低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战略规划,重点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推进发电及配电智能化建设和行业发展,促进相关控制设备产品及其相应智能化水平提高,为该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同时,高效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应急备用电源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国家对智能电网的大力投入,促进了公司产品的优化升级,拓宽了公司业务的发展空间。内燃机是移动、备用电源设备和部分地区主用电源的主要动力形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电源设备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首先,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促进了备用电源市场需求的增长;其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加刺激了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市场需求;第三,各国通信、电力、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国防等重要领域对备用电源和移动电源存在持续的更新换代需求;第四,发展中国家的电网普及率依然较低,存在对内燃机动力主备用电源的刚性需求。以柴油发电机组为例,根据GrandViewResearch预测,2020年全球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为175亿美元,到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2020—2027年全球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将保持8.00%的复合增长率。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现代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如何应对及处置重大自然灾害、灾难性事故、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尽力减少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成为一项日益艰巨的任务。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等重要文件中,均对加强应急发电与电力恢复能力,强化电力突发事件应急装备保障,推进关键电力应急装备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2022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规模达2万亿元,呈现逐年增长状态。应急装备产业是应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备用电源作为应急装备中主要的保电供电设备,在应急保障、防灾救灾、抢险救援等场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另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节能减排的绿色转型成为应急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集成化态势有望形成,为内燃机的智能控制系统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拥有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工程机械行业将不断加快转型升级进程,改变传统粗放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工程机械行业的结构化升级将对配套的内燃机产品产生更高的需求,从而刺激内燃机组的需求增长。同时,受益于新老基建需求拉动、环保升级、设备更新换代、人工替代效应、出口增量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态势有望得以保持,并对控制系统的功能性和智能化水平产生更高的要求。船用(柴油)内燃机热效率高、经济性好并且易启动,对各类船舶有很强的适应性,主要应用在船舶推进装置、船舶电站等系统中。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船用柴油机销量为2.45万台,2021年达到4.02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9.62%。2022年,在不可控环境因素影响下,我国船用柴油机销量仍然保持在3.97万台的较高水平。在“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的推动支持下,船用柴油内燃机作为当前船舶最重要的动力设备有望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船舶行业也面临着较强的动力转型升级需求。据国际能源署(IEA)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是全球范围内电力、工业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领域,占比约21%,而船运行业在交通运输领域是汽车行业之后的第二大碳排放领域,占比约11%。因此,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是推进碳减排的重要着手点。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18年通过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框架中将2050年从事国际航运的船舶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与2008年同比减少50%以上设定为关键目标之一。2023年,EEXI(现有船舶能效指数)的生效和船舶评级的开展将进一步推动船舶的降碳增效。在国内,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船级社等机构也通过政策规划和指引规范,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和绿色转型。随着船舶行业的发展,船用柴油内燃机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及船舶动力的绿色转型均有望带动对船舶智能控制设备的需求。当前在国内,在线视频、网络直播、万物互联(IoE)、人工智能(AI)等带来的流量爆发极大促进了5G基站、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低压电器是5G基站供电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组成,低压电器包括了双电源、配电箱等重要电力设备和配套。同时,IDC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其能耗巨大,电力占到IDC运营成本的近六成,因此对供电可靠性、节能降耗要求极高。低压配电系统是决定IDC机房能耗和稳定性的关键组成之一。此外,随着现阶段我国电力工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全国发电装机总量指标高位运行,“十四五”期间配电网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对配电环节可靠性、安全性、连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除传统煤电、水电支撑的大电网之外,由天然气、光能、风能发电形成的分布式能源格局逐渐成型,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储能作为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及产业形态,将在能源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司是国内较早专业从事内燃发电机组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自动控制系统等相关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制造企业,也是国内较早推出模块化控制的企业。公司研发、生产的内燃发电机组、双电源智能切换等产品,以可靠的质量、丰富的功能、适中的价格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部分产品已实现国产化替代。此外,在某些高端特殊应用领域,公司和行业客户联手,已开发出适合特殊行业需求的产品。报告期内,与公司核心业务直接竞争的企业均为技术领先、研发能力强、历史悠久的跨国企业,后者在中高端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近年来,以众智科技为代表的国产阵营,凭借产品可靠的质量和稳定的性能,以及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核心产品的性能已与跨国企业相当,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核心产品在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已进入业内一线品牌行列。与此同时,公司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布局正在逐步展开。公司的新能源/混合能源业务主要涉及为满足智能微电网等分布式能源系统与相关储能系统控制及能源管理需求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BMS、EMS系列产品已正式推出,有望初步得到市场认可。公司主要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工艺较为复杂,涵盖自动化控制、材料、计算机软件、嵌入式软件、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通信、机械、物联网等多项专业领域;相关研发和制造过程不仅涉及精密机械设计、工艺加工、装配、检测。